现在使用wordpress写文章,越写越长。如果是全部显示在首页上,那有时候就太长。我当然知道,肯定是有插件可以实现那种效果,只显示前面几行。
不过我不太喜欢那种效果。我只希望太长的文章才是这样。一般普通的文章还是直接显示在页面上,方便别人,同时也方便我自己。
WordPress 编辑器默认就带这个功能。这倒是很方便。
这两天比较折腾,给汽车办理进京证。北京长期的进京证是半年有效期,6月30号为准。所以也就办理一个进京证,以后方便点。记录一下,也方便大家。
1:验尾气
这个在北京任何的一个检测站,都可以检。一般周末验车的人很多,不过验尾气人不多。上周6我们去通州的验车,大概半个小时就搞定,会拿到一张证明。收费75元。
2:暂住证
这个北京还是比较好,有房产证或者租房合同,就可以办理。
3:复印相关资料,全部2份
4:交通安全委员会开证明
这是比较麻烦的地方,每个区不一样,这个和你暂住证的的区域有关。只能咨询当地的交警大队。他们会告诉你具体哪个地方,给你电话。我在通州北苑。办理的地方就是在护士学校那条街,27号办理,对面是一所中学,好像是2中。
去哪里开证明,需要使用一套上面的资料的复印件。
注意:这个证明不是在居委会开,有一个所谓专门的交通安全监察会的机构。
5:确认你没有任何违章记录
北京的驾照,交罚款,还需要你有牡丹卡。
6:交警大队办理
通州就是去交警大队,问一下,应该是在206办理。办理人不多。还是很方便的。
需要提交的资料:原件和复印件
这样你就可以办理好进京证。如果熟悉流程。应该一个下午,就可以全部完成,办理暂住证,验车,开证明,交警大队办理。
通州交警大队的安监科联系电话:6052 8085
7月9号,已经顺利拿到进京证。
今天在安装centos 6.2的时候,当进到检测硬盘的时候,总是过不去,报错如下: Disk sda contains BIOS RAID metadata, but is not part of any recognized BIOS RAID sets. Ignoring disk sda
这种情况在ubuntu,suse都有类似的情况,只是提示不太一样。
有时候是sda,有时候是sdb。
感觉是这块硬盘以前是做过raid,现在不认。怎么办。
网上搜索一下。http://www.ithov.com/linux/112030.shtml
进入安装选择菜单时
按TAB键,会进入到Linux的命令行模式,然后在启动命令行的后面添加nodmraid(注意前面先加个空格)并按ENTER。
接下进入安装的过程就会发现硬盘找到了。
nodmraid命令是关掉阵列
这种办法是可以实现系统的安装,不过每次重装系统都需要这样设置。如何彻底解决问题。
http://kezhong.wordpress.com/2011/06/14/how-to-remove-bios-raid-metadata-from-disk-on-fedora/
我尝试在急救模式下
dmraid -r -E /dev/sdb
不过报错
看来只能等下周,把硬盘放到别的机器上,看看情况如何。后续更新。
7月9号,上班马上开始处理这个问题。把硬盘放到另外一台机器上
# dmraid -rE /dev/sdb
no raid disks and with names: "/dev/sdb"
不行啊。网上搜索一下,有朋友给出一个更加简单的办法,用parted
# parted /dev/sdb --script mklabel gpt # parted /dev/sdb --script -- mkpart primary 0 -1 Warning: The resulting partition is not properly aligned for best performance. # parted /dev/sdb --script print Model: ATA TOSHIBA MK1002TS (scsi) Disk /dev/sdb: 1000GB Sector size (logical/physical): 512B/512B Partition Table: gpt Number Start End Size File system Name Flags 1 17.4kB 1000GB 1000GB primary
处理完,放回原来的机器,居然就没问题,顺利装完系统。
如果是这样,在急救模式下,运行parted,也是应该没问题。
谢谢这位朋友http://bbs.518z.net/read-htm-tid-2614.html
如果还不行,最后一招就是DD
dd if=/dev/null of=/dev/sda bs=512 count=1
今天看到一个preseed文件,很有想法,简单点说,就是安装的时候,把脚本copy到硬盘上,修改rc.local,让机器装完系统重启的时候,安装相关内容。脚本最后一步,就是删除rc.local 的设置,实现第一次启动运行,只运行一次。
https://help.ubuntu.com/community/InstallCDCustomization/PreseedExamples
d-i preseed/late_command string cp -a /cdrom/preseed/install.sh \ /target/root; sed -i 's_exit 0_sh /root/install.sh_' /target/etc/rc.local;
install.sh 脚本如下
INSTALL="apt-get install -y" REMOVE="apt-get remove -y" apt-get update # email $INSTALL exim4-daemon-heavy mailx mailgraph # etc - loads cut sed -i 's_sh /root/install.sh_exit 0_' /etc/rc.local echo "Installation complete."
记忆的很清楚,2000年的时候,当时还是Compaq,推出第一款远程控制卡,当时听起来非常神奇。可以远程开机,关机,安装系统。那个时候,我没真正用过,只是看产品介绍。
2006年的时候,当时的Dell服务器,应该是29系列,你购买的时候,需要单独选购远程控制卡,当时我是使用这个远程控制卡来玩vmware的ESX。
自后就一直没有怎么接触服务器,一直到来这家公司。公司有各个牌子的服务器。服务器在机房放着,进去维护非常不方便,我也就折腾起远程管理。
下面就整理一下全部的IPMI的资料
http://www.openfusion.net/linux/ipmi_on_centos
参考上面的连接,很多高级功能。
IPMI需要进入bios,进行设置IP地址。这个本身没什么特别。不过有时候你会发现设置完IPMI的IP地址后,无法访问,也无法ping通。你会以为IPMI出问题了。
这个时候,你需要完全拔掉机器的电源,等待5分钟,把网线插入IPMI的网卡。这个时候,插上电源,就算不开机,也应该可以ping通,访问。这个问题折腾了我很长时间。
机器加电前,需要把IPMI的网线插上,这样可以初始化。
另外默认IPMI是DHCP获得IP。
国产服务器的IPMI访问的用户和密码,基本就是这些。这个和主板有关。我见过的两种主板的IPMI就是超微和泰安的。他们间功能上有点区别,默认的密码也是不一样。
联想:用户名:albert pass:admin
超微:用户名:ADMIN pass:ADMIN
泰安的主板:user:root pass:superuser
浪潮服务器:user:root pass:superuser